非煤矿山主要的安全避险措施包括以下六大系统:
1. 监测监控系统
功能:实时监测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以及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
作用:及时发现瓦斯积聚、火灾、透水等事故隐患,提前发出预警,为人员撤离和事故处置争取宝贵时间。
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功能:实时掌握井下所有作业人员的精确位置、数量和移动轨迹。
作用:
日常管理:实现考勤自动化、区域管控。
应急救援:在事故发生后,救援指挥部能第一时间掌握受困人员位置,制定精准的救援方案,避免盲目搜救。
3. 紧急避险系统
功能:在灾害发生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密闭的生存空间。
组成: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
作用:提供足够的氧气、饮用水、食物、急救药品和通讯设备,保障人员在外部环境恶劣(如有毒气体、高温)的情况下能生存较长时间,等待外部救援。
4. 压风自救系统
功能:利用矿井的压风管道,将地面清洁的压缩空气输送到井下各作业区域和避险地点。
作用:在发生火灾、爆炸或有毒气体泄漏等事故时,为井下人员提供可呼吸的空气,防止窒息,是人员逃生和避险的重要保障。
5. 供水施救系统
功能:建立独立、可靠的供水管路,将清洁水源输送到井下各主要作业点和避险设施。
作用:
在紧急情况下提供饮用水,保障人员生命。
兼具消防灭火功能,可在火灾初期进行扑救。
为避难硐室提供生活用水。
6. 通信联络系统
功能:确保井下与地面调度室之间、井下各作业点之间保持畅通、可靠的通信。
组成:包括有线电话、无线通信(如漏泄通信、WIFI)、广播系统等。
作用:在正常生产时传递指令,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报告灾情、接收救援指令、协调救援行动,是应急指挥的生命线。
除了“六大系统”外,其他重要的安全避险措施还包括: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制定详细的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流程,并定期组织演练。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风险辨识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作业许可制度: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与隐患排查:定期检查设备设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人员。
综上所述,非煤矿山的安全避险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六大系统”为核心硬件支撑,结合完善的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共同构建起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坚固防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