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通信通常可按服务对象和覆盖范围,划分为“个人与小队应急通信”“现场临时组网通信”“公共应急信息发布”三种核心类型,分别对应不同场景下的信息传递需求。
1. 个人与小队应急通信
主要服务于单人或小团队,设备便携、操作简单,用于即时点对点沟通。
- 核心设备:手持对讲机、卫星电话、个人定位信标(PLB)。
- 典型场景:户外探险者用卫星电话求救,救援小队成员用对讲机协调分工。
2. 现场临时组网通信
在常规网络瘫痪时,快速搭建局部通信网络,实现多团队、多设备间的信息互通。
- 核心设备:便携式卫星基站、Mesh自组网设备、车载短波电台。
- 典型场景:地震后,用Mesh设备搭建楼宇内通信网,用便携式基站为救援区提供临时手机信号。
3. 公共应急信息发布
面向大规模人群传递官方信息,确保预警、救援指令高效触达群众。
- 核心设备:应急广播车、户外应急显示屏、高音喇叭终端。
- 典型场景:洪水来临前,通过应急广播通知村民转移;疫情期间,用应急屏发布核酸检测信息。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三种应急通信类型的设备对比表?表格会清晰列出每种类型的核心设备、覆盖范围、优缺点和适用场景,方便你快速区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