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中,通信信号是至关重要的“平安信号”。快速恢复通信畅通,成为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应急通信装备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技术应用已全面扩展至空天领域。5G、无人机、高通量卫星、天通卫星、北斗系统、背包式便携基站等先进技术和装备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抢通通信“生命线”提供了坚实支撑。
天通卫星通信为基层应急开辟了新路径。今年以来,全国多地遭遇特大暴雨、洪水和台风,通信设施严重受损,部分村庄更成为“信息孤岛”。卫星通信作为地面网络的重要补充与备份,在救灾中发挥了“千里眼”“顺风耳”的关键作用。中国电信卫星公司依托天通卫星技术和通导遥融合应用,持续完善应急指挥机制,构建智能高效的卫星应急产品与灾害预警平台,全力保障极端灾害下的通信畅通,搭建起受灾地区与外界的联络桥梁。
中国电信卫星公司还通过科技赋能,打造多形态卫星终端及智能调度平台,实现终端管理、智能预警与指挥调度等多场景应用,构建起高效的灾害预警体系,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救援理念。
中兴通讯致力于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针对车辆可抵达、仅人员可抵达、人车均无法抵达三类灾害场景,分别推出5G游牧式基站、系留无人机基站、背包基站及大型无人直升机基站等解决方案。2024年,其中大型无人直升机已在广东、广西、辽宁、海南等多地实战救援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中兴还构建了以370MHz窄带无线网络为核心的地面应急保底通信系统,具备宽带与窄带融合组网能力,显著提升覆盖效率和部署速度。
华为公司则通过强化应急响应机制、搭建应急支撑平台及研发“地空天”一体通信设备,全面提升应急通信能力。其便携背包基站、MiniRapid Pro移动可视化指挥系统及无人机基站等产品,在“三断”极端场景下快速开通、广泛覆盖,支撑多地在暴雨和台风灾害中的应急通信需求。华为依托灾害预警系统、重保作战平台和手机APP,实现与运营商应急系统的高效对接,提升整体响应速度和指挥调度能力。
无论是中国电信的天通卫星、中兴通讯的“空天地”一体化系统,还是华为的“地空天”协同方案,都在不断强化我国应急通信的技术底座,筑牢抢险救灾的通信生命线,为国家应急救援事业提供坚实保障。
但随着救援场景的日益复杂化,多种应急通信体系仍不能很好的解决地下密闭空间的应用场景,地下密闭空间环境复杂、岩层深厚、干扰多源,致使各种无线通信手段失去作用,而有线通信手段又极易受到损毁,所以研发建设一种适用于地下密闭空间与地面直接穿透通信的透地应急通信系统将势在必行。
透地D波应急通信系统:穿透地层的生命线
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透地D波应急通信系统,创新利用地层岩体作为传输介质,实现了地面与地下空间之间的稳定通信,为地下密闭空间的抢险救灾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原理:该系统基于300–3000Hz特低频无线电信号,以大地岩体结构为传输媒介,通过近场电磁波透地通信技术实现地面与地下的直接穿透通信。该频段电磁波可穿透深厚地层,克服传统无线信号难以在岩土介质中传输的瓶颈。结合特有的“6116”编解码技术,系统能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清晰、可靠的语音和短报文通信。
应用场景:极端环境通信保障
透地D波系统特别适用于矿山事故、地铁隧道塌陷、人防工程应急等极端场景。在地面与地下通信完全中断的情况下,系统仍可建立地下百米深处与地面的双向通信链路,为被困人员提供生命通道,并支援救援指挥实时决策。
实战表现:应急救援效果显著
在多次演练和实际救援任务中,透地D波系统表现出比较好的通信稳定性与环境适应性。其地电极天线部署便捷、抗毁性强,系统微功耗设计支持电池组长时间值守。目前,该系统已在郑州、洛阳等多地人防办投入使用,成为区域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展望:构建全域应急通信网络
河南中多科技持续优化透地D波技术,推动其与卫星通信、公/专网通信等多种其他通信手段融合,致力于构建“空天地一体”的全域应急通信网络。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助力国家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确保在极端灾害条件下通信信号始终不断,成为守护生命的平安纽带。
透地D波应急通信系统是我国应急装备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为实现“全天候、全地域、全灾种”应急通信保障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