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小队便携设备(单人或小团队使用)
这类设备体积小、易携带,适合现场人员即时沟通,无需复杂搭建。
- 对讲机(手持台):常用的短距离通信工具,分为模拟和数字两种,覆盖范围1-5公里,适用于救援小队内部协调。
- 卫星电话:不依赖地面基站,通过卫星直接通话,可在偏远、受灾断网区域使用,能拨打普通电话或发送短信。
- 应急手机充电宝:虽不直接通信,但能为手机、对讲机等设备续航,是保障通信设备运行的基础配件,通常带手电筒、求救哨等附加功能。
- 个人定位信标(PLB):主要用于人员搜救,按下后可向卫星发送位置信息,关联救援中心,适合户外探险或孤立无援场景。
二、现场临时组网设备(搭建局部通信网络)
当常规网络瘫痪时,这类设备能快速构建临时网络,实现多设备、多团队间的信息互通。
- 便携式卫星基站:可车载或人工搬运,展开后能覆盖一定区域(如几公里),为周边手机提供临时信号,支持通话和基础上网。
- Mesh自组网设备:多台设备可自动连接形成“网状网络”,无需依赖基站,单台覆盖几十到几百米,适合楼宇、社区等小范围通信,常用于消防、地震救援。
- 短波电台(车载/固定台):通过短波无线电波实现中远距离通信(几十到几百公里),适合跨区域指挥部与现场的联络,需配合天线使用。
三、公共信息发布设备(向大规模人群传递信息)
主要用于向受灾群众发布预警、救援通知等公共信息,覆盖范围广、传播效率高。
- 应急广播设备:包括移动广播车、便携式高音喇叭、户外应急广播终端,可播放语音通知,适合社区、乡镇等区域的信息传递。
- 应急显示屏:户外LED屏或便携式液晶屏,能滚动显示文字预警、救援路线、物资发放点等信息,常用于广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区域。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家庭应急通信设备配置清单?清单会区分“基础款”和“进阶款”,并标注适用场景和选购注意事项,方便你根据需求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