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理规定:
1.1 系统目的与范围:
- 确定人员定位系统的目的,即确保煤矿地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和提高管理效率。
- 确定系统应用范围,包括地下采矿区域、工作面、通风巷道等关键区域。
1.2 管理责任与权限:
- 明确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责任和权限,包括设备维护、数据管理、应急响应等方面。
- 制定责任分工和管理机制,确保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清晰、权限明确。
1.3 设备使用规定:
- 规定所有进入地下工作区域的人员必须佩戴定位设备,并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对设备的使用、保养、充电等进行具体规定,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1.4 数据管理与安全:
- 对定位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进行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设立数据保密制度,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和权限控制,防止泄露和滥用。
1.5 应急响应机制:
- 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和流程,包括紧急报警、救援指引、应急通信等。
-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危险意识。
2. 操作规程:
2.1 定位设备佩戴与操作:
- 规定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定位设备,并正确佩戴和使用。
- 对设备的开机、关机、充电、故障处理等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2.2 异常情况处理:
- 对设备故障、信号丢失、电池耗尽等异常情况的处理进行规定,确保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
- 制定相关的应急流程,保证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求助和报警。
2.3 定位数据查询与分析:
- 说明管理人员如何查询和分析定位数据,包括实时监控和历史轨迹回放等功能。
- 对定位数据的分析方法和应用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数据利用能力。
2.4 设备维护与保养:
- 制定定位设备的维护保养规程,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校准等操作。
- 对设备故障的报修流程和责任分工进行详细规定,确保设备能够及时维修和更换。
2.5 安全意识培训:
- 定期组织定位系统的安全意识培训,包括定位设备的使用、应急处理、安全行为等方面。
- 对新员工进行系统培训,确保其了解和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规定及操作规程旨在规范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确保系统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提高煤矿地下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