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煤监部门重点扶持企业 咨询热线:
透地D波应急通信产品、矿山安全通信产品、移动宽带应急通信产品 17203711177
< >

应急调度系统包括

作者:中多科技 日期:2025-09-05 点击:8
一键分享

应急调度系统是应急管理体系的“中枢神经”,核心目标是实现“灾情信息整合、指挥指令下发、应急资源调配、救援进度跟踪”的闭环管理,确保突发场景下“指令高效传达、资源精准匹配、多部门协同联动”。其组成并非单一设备或软件,而是由 硬件载体层、软件平台层、数据支撑层、业务应用层 四大模块协同构成,各模块功能明确、相互支撑,具体拆解如下:



 一、硬件载体层:系统运行的“物理基础”

硬件载体层是应急调度系统与外部交互的“接口”,负责采集前端灾情数据、传递指挥指令、保障系统稳定运行,是系统落地的物理支撑,核心设备包括三类:


 1. 指挥终端设备:供指挥人员操作与决策的“交互工具”

- 固定指挥终端:部署于应急指挥中心,如 大屏拼接系统(多块液晶屏拼接,显示GIS地图、灾情视频、资源分布等可视化信息)、指挥操作台(配备高性能电脑、麦克风、对讲机、应急电话,供指挥人员查看数据、下发语音指令)、视频会议终端(支持与现场救援队伍、后方专家开展远程视频会商);  

- 移动指挥终端:适配户外/现场指挥场景,如 指挥车车载终端(应急指挥车内的嵌入式显示屏、卫星通信模块,支持现场实时调度)、手持平板/手机APP终端(轻量化设计,供一线指挥员接收任务、反馈救援进展,适配弱网络环境)、便携式指挥箱(集成小型显示屏、对讲机、数据采集模块,可快速搭建临时指挥点,适合偏远灾区)。


 2. 前端采集设备:获取“一手灾情数据”的“感知触角”

- 图像采集设备:如 无人机航拍相机(大范围勘察灾情,如洪水淹没范围、房屋坍塌情况)、高清监控摄像头(固定部署于易灾区域,实时监控现场动态)、手持视频采集终端(救援人员携带,拍摄废墟内、隧道内等隐蔽区域的灾情画面);  

- 数据采集设备:如 手持信息采集器(记录受灾人员姓名、伤情、需求等结构化数据)、环境传感器(监测温湿度、水位、毒气浓度、地震烈度等非结构化数据,自动回传系统)、定位终端(救援人员佩戴的北斗/GPS定位标签,实时回传位置信息,避免迷路或失联)。


 3. 通信与保障设备:确保“指令能传出、数据能传回”的“传输通道”

- 通信互联设备:如 融合通信网关(连接对讲机、卫星电话、应急基站等不同制式的通信设备,实现“跨设备互通”,如对讲机与手机通话)、网络交换机/路由器(保障指挥中心与前端设备的网络连接,支持有线[光纤]、无线[4G/5G/Mesh]双链路备份);  

- 运行保障设备:如 UPS不间断电源(防止断电导致系统数据丢失,续航≥2小时)、发电机/储能电源(户外指挥点供电,支撑设备长时间运行)、防雷接地装置(保障雷雨天气下系统设备安全)。



 二、软件平台层:系统运行的“核心引擎”

软件平台层是应急调度系统的“大脑”,通过模块化设计整合多维度数据,实现“信息处理、决策辅助、指令下发”,核心模块包括:


 1. 数据整合与可视化模块:“让数据变清晰”

- 数据接入模块:对接外部系统数据(如气象预警系统、交通管制系统、物资储备数据库)和前端采集数据(如无人机视频、传感器数据),支持多种数据格式(视频流、结构化数据、传感器信号)接入;  

- 数据清洗与融合模块:剔除无效数据(如模糊的视频、重复的人员信息),将分散数据关联整合(如将“受灾点位置”与“附近救援队伍位置”“物资储备点位置”关联到同一GIS地图);  

- 可视化展示模块:以“一张图”形式展示关键信息——如GIS地图上标注“受灾区域(红色)、救援队伍(蓝色)、物资点(绿色)、道路中断点(黄色)”,支持缩放、筛选、点击查看详情(如点击救援队伍图标,显示队伍人数、装备类型)。


 2. 调度指挥模块:“让指令能落地”

- 语音调度模块:支持“一键群呼”(向指定救援队伍下发语音指令)、“单呼”(与单个救援人员通话)、“会议呼叫”(多部门人员同时通话),并自动录音存档;  

- 任务派发模块:在GIS地图上标注救援任务(如“转移A村50名被困人员”),指定负责队伍、设置完成时限,任务状态实时更新(未接收→处理中→已完成→待复盘);  

- 视频会商模块:支持“指挥中心-现场-后方专家”三方视频会议,可共享屏幕(如展示灾情地图、救援方案)、上传文件(如受灾人员清单),延迟≤300ms,确保实时沟通。


 3. 资源管理模块:“让资源不浪费”

- 资源台账模块:记录应急资源基础信息——如救援队伍(人数、专业类型:废墟救援/水上救援)、物资(帐篷、食品、药品的库存、存放位置、有效期)、设备(应急通信车、发电机的数量、状态);  

- 资源调配模块:根据灾情需求自动匹配资源(如“房屋坍塌”场景,自动筛选“废墟救援队伍+破拆设备+医疗急救物资”),并计算好的调配路线(结合实时交通情况,避开道路中断点);  

- 资源监控模块:实时统计资源消耗情况(如某受灾点每天消耗80份食品、30顶帐篷),当资源低于“警戒阈值”(如库存仅剩20份食品)时,自动预警并推送补充建议(如从邻近储备库调运)。


 4. 日志与复盘模块:“让经验能沉淀”

- 日志记录模块:自动记录所有操作(指令下发时间、接收人、执行结果,资源调配记录,灾情数据更新记录),形成不可篡改的调度日志;  

- 复盘分析模块:事件结束后,自动生成复盘报告——包括“灾情概况、资源投入、救援进度、存在问题(如某环节资源调配延迟)”,并对比历史案例,提出优化建议(如调整某区域的物资储备量)。



 三、数据支撑层:系统运行的“血液”

数据支撑层是应急调度系统的“数据仓库”,为软件平台提供“精准决策的依据”,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核心数据类型包括:


 1. 基础数据:“事前准备的基础”

- 地理空间数据:如行政区域地图(含道路、建筑、水源、桥梁分布)、易灾点数据(地质灾害点、危化品仓库、水库位置及风险等级)、应急设施数据(避难所、医院、消防站点位置及容量);  

- 资源基础数据:如救援队伍台账(编号、人数、专业、联系方式)、物资储备台账(种类、数量、存放位置、保质期)、设备台账(型号、使用年限、维护记录)。


 2. 实时数据:“事中调度的关键”

- 灾情动态数据:如受灾范围、伤亡人数、基础设施损坏情况(道路、通信、电力中断点)、环境实时数据(水位、风速、温度、毒气浓度);  

- 救援进展数据:如救援队伍位置、已救援人数、任务完成率、资源消耗速度;  

- 外部联动数据:如气象预警(台风路径、降雨量预测)、交通实时情况(道路通行状态、拥堵点)、医疗资源动态(医院床位使用率、救护车位置)。


 3. 决策数据:“优化调度的依据”

- 历史案例数据:如过去5年类似灾害的救援方案、资源投入、救援效果(如“2020年A地区洪水救援”的物资调配方案及经验教训);  

- 专家知识库:如不同灾害的救援技术规范(地震废墟救援流程、危化品泄漏处置指南)、资源调配算法模型(如“至短路径算法”“好的资源匹配算法”)。



 四、业务应用层:系统价值的“落地场景”

业务应用层是应急调度系统的“功能出口”,围绕不同应急场景的需求,将“硬件+软件+数据”整合为具体业务能力,核心应用场景包括:


 1. 自然灾害调度(地震、洪水、台风)

- 核心应用:灾情快速勘察(无人机+监控)、人员转移调度(任务派发+定位跟踪)、物资精准投放(资源调配+路线规划)、多部门协同(消防+医疗+交通联动);  

- 示例:洪水淹没某村后,系统通过无人机确认被困人数→匹配附近救援队伍(水上救援专业)和冲锋舟→下发“转移被困人员”任务→实时跟踪救援进度→通知医院准备接收受伤人员。


 2. 公共安全事件调度(火灾、危化品泄漏)

- 核心应用:现场态势监控(视频+传感器)、应急力量集结(多队伍一键调度)、风险区域管控(公安封锁道路)、专业处置指导(专家远程视频会商);  

- 示例:工厂危化品泄漏后,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泄漏范围→指令消防队伍穿戴防化服处置→指令公安封锁周边3公里区域→连线化工专家远程指导泄漏点封堵。


 3. 公共卫生事件调度(疫情、中毒事件)

- 核心应用:人员排查跟踪(信息采集+定位)、医疗资源调配(救护车+床位)、物资保障(口罩、药品调度)、区域管控(社区封控指令传达);  

- 示例:某社区出现疫情后,系统统计密接人员数量→指令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排查→调配救护车转运确诊人员→向社区调配口罩和生活物资→实时监控物资发放情况。



 总结:应急调度系统的核心逻辑

应急调度系统的四大组成模块环环相扣:硬件载体层负责“采集与传递”,软件平台层负责“处理与决策”,数据支撑层负责“赋能与优化”,业务应用层负责“落地与价值”。其核心目标是打破“信息孤岛”和“资源分散”的痛点,让应急指挥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联动”,最终实现“更快响应、更准决策、更高效救援”。



相关推荐:

应急调度系统

应急调度系统有哪些

应急调度系统的作用

应急调度系统包括哪三个方面

应急调度系统包括哪些内容和功能

上一条:应急调度系统有哪些?

下一条:应急调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