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组成
1. 定位标签:每位下井人员或重要设备上佩戴或安装有UWB或RFID定位标签,这些标签会周期性地发送唯一标识信号。
2. 定位基站:在矿井的关键路径、交叉点、工作面以及出入口等位置部署UWB定位基站,这些基站接收标签信号,并根据信号强度、到达时间等信息计算出标签的位置。
3. 数据传输网络:通过光纤或无线通信链路,将基站收集的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4. 地面监控中心:包括服务器、数据处理软件和显示终端。服务器负责数据的接收、存储和分析,软件则将人员位置、轨迹等信息在监控屏幕上实时显示,方便管理人员监控和调度。
5. GIS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矿山的实际地形图,实现人员位置的二维或三维可视化,便于直观了解井下情况。
功能特点
- 实时定位与跟踪:实时显示井下所有人员和关键设备的精确位置,追踪移动轨迹。
- 智能考勤与管理:自动记录人员上下井时间,生成考勤报表,实现人员身份验证,防止替卡、多卡或无卡现象。
- 安全预警与应急响应:设定安全区域界限,当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时,系统自动发出警告,并在紧急情况下协助快速定位人员,指导疏散。
- 历史轨迹回放:保存并提供人员或车辆的历史运动轨迹,为事故分析、工作评估提供依据。
- 双向通信:部分系统配备紧急报警按钮,允许井下人员在遇险时直接向地面控制中心求助,实现即时通讯。
- 高效调度:根据实时位置信息,优化人员和设备的调度,提高生产效率。
煤矿精确定位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不仅能够预防事故发生,还能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响应,降低伤害程度,是现代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